《中國機長》:4分
看到很多人拿《中國機長》來踩低《攀登者》,其實真的大可不必,因為兩部電影都半斤八兩。
表面上看,《中國機長》好像完成度要比《攀登者》高一點,但仔細琢磨一下劇情,到處都是敗筆。
首先必須要說,看完電影我專門查了一下真實事件,劉傳健先生解決了這樣世界級的空難事件,拯救了上百名乘客,這些都讓人肅然起敬。但新聞歸新聞,電影歸電影,以下所有對電影本身的批評都與真實事件無關。
看完電影我最為混亂的是,這部電影到底是一部個人傳記片,還是一部群像電影。說個人傳記吧,主角張涵予的戲份在電影占據不到一半,電影給了群衆,空姐,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大篇幅的戲份。如果說是群像電影,你會發現電影裡面沒有一個人物是真正立住的,所有角色就像走馬觀花,像為了完成任務一樣推動劇情。
杜江由頭到尾是在幹什麽的?歐豪除了暈倒在副駕駛還做了什麽?袁泉全程一副假笑除了說了一段雞湯演講背後還有什麽故事呢?更別說其他那些空姐,全部都極其空洞。就連主角張涵予,這個人物除了愛女心切之外還有什麽?要知道這部電影是講人物的,張涵予的困境是什麽,張涵予的目的是什麽,張涵予的人物成長在哪裡?這些統統沒有。
再說說空難本身,作為一部災難片,電影呈現的戲劇衝突也是非常弱的。我們看看電影給大家呈現的那些困難,首先是擋風玻璃碎了,這個由于可能牽扯到有關部門,不能追究背後碎的緣故。擋風玻璃碎後,歐豪被吸了出去,這裡是電影唯一一次展現機長當機立斷的智慧時刻,這一段我覺得算是不錯的。然後呢,第二個危機是乘客們的恐慌,這個本來應該是最為精彩的一段,因為人在生死關頭,人性真實面會展現到極致,結果讓袁泉一段雞湯就搞定了。最後是穿雲,那個雷雲特效我就不吐槽了,這裡是如何化解危機的?居然是張涵予心中想起女兒,然後又想起了乘客們,突然間就打雞血穿過去了。這他媽是熱血漫嗎?
《中國機長》一出來,難免會與當年的《薩利機長》相比。《薩利機長》之所以好,是在于它直面主角本身的自我矛盾和掙紮,以及對體制和社會的反思。《中國機長》做不到這樣,也不敢這樣,它的問題就在于它處處都留在一個安全區,不敢質疑事件責任方,不敢對機務人員有更真實人性的描寫,就連乘客都不敢拍得太過無知跟醜陋。把所有可以重視的問題,都用中國式的感動來帶過一切。
問題在于,當你哭完後,這部電影還給你留下什麽?
#中國機長